尽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加快提升,2022年渗透率达25.6%,已提前完成“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近年来,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市场规模效应凸显,一批头部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渐成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业内认为,下一步竞争的关键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应持续强化技术优势,稳步推进产业“换道超车”。 “政策市”迈向“市场市” 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加快兴起,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机遇。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完善,产品力持续提升,消费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叠加持续10余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个人购车比例不断攀升,行业发展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业内人士分析,从2019年起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逐渐退坡,2022年补贴完全退出市场,但这期间的产销量不降反升。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2022年产销也同比增长逾九成。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强劲增长,有力支撑汽车消费。在重庆长嘉汇购物公园,新能源销售门店每天都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新能源汽车。“我们商场引进了5家新能源汽车,销量都不错,个别月销可达20余辆,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商圈消费客流的重要业态。”
长嘉汇购物公园相关负责人罗唤军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海外出口也持续“提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0%。在新能源汽车强势增长带动下,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超过德国的26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应用的背后,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及产业链、产业生态持续完善。业内认为,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在电动化领域已拥有领跑全球的能力;叠加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前景,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智能化+电动化”的“黄金时代”。 ——“三电”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记者了解到,随着产业发展力度持续加大,我国已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 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当前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在用户感受较为直观的续航里程方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目前很多车型续航可达500公里以上。此外,近年来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装车应用,技术突破让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得到提升。
免费试听真实课程 靠不靠谱由您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