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不仅将进一步带动和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还将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本次试点实施周期为2023年-2025年,涉及到的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出租车(包括巡游出租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邮政快递车、城市物流配送车、机场用车等。其中,试点领域内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通过试点工作,推动公共领域用车实现电动化,不仅符合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促进了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还引领了交通领域的全面创新。” 公共领域减排潜力巨大 通知要求,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试点领域内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对于节能减排意义十分重大,这已经是行业共识。据中信证券研报,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中商用车占比约10%,而产生的碳排放却超过60%。 一方面,公共领域车辆总保有量虽然不及私家车数量庞大,但是此类车辆运营时间长,甚至全天候行驶,同样的生命周期内,公共领域车辆行驶里程往往会达到私家车的数十倍。另一方面,公共领域车辆中公交车、物流车等载重较大,因此单车能耗更高、排放量更大。
据央视新闻,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圳不少领域的车辆已经全面实现了电动化,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处副处长杨东龙表示,公交出租实现纯电动化之后,整个能耗比已经下降了70%。 在网约车领域,吉利旗下出行平台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5年成立之时起,曹操出行就一直在推动新能源车在共享出行领域的使用,截至目前投放纯电动汽车近10万辆,2022年全年碳减排量高达62万吨,如果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将极大推动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因此,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是促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均对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作出了部署和要求。早在2020年,工信部就已经在酝酿进一步发布实施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行动计划,准备在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车、环卫清扫车方面进一步推动电气化。 从渗透率来看,相较于乘用车,目前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整体渗透率仍相对较低。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万辆,全年渗透率为10.2%,这与乘用车同期27.6%的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新能源车行业将如何受益? 通知不仅对于车辆电动化水平提出了要求,还部署了相关充换电配套设施的发展,同时也鼓励公共领域新能源车利用新技术与能源、交通、通信领域进行融合发展。这无疑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技术落地,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并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在充换电服务体系方面,通知提到,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免费试听真实课程 靠不靠谱由您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