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选择学校,选专业要困难得多,一个人的分数段决定了他大致只能在哪个范围内选择学校,但即使是分数能进北大清华的状元,面对“专业随便挑”,也未必能作出理性的选择。
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除了极少数城市的极少数学生,能够在高考前接触到足够多的课外知识,甚至对大学的课程和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以外,绝大多数的考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也不知道招生简章上那些专业和专业课程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展开我的阐述之前,我们有必要看看,高考后选专业的几种常见路径。
第一种,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比如这个考生真的很喜欢游戏,就学了和游戏有关的专业,这种人有,但的确不多。很多人说选专业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兴趣。但说实话,真正能在高考时就明确知道自己对什么有兴趣,自己的兴趣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未来的人,属于极个别。对于这部分已经有明确“兴趣点”的考生,顺其自然即可。
第二种,就是自己高中哪门课好,大学就接着学。这种情况既见于一些竞赛保送生,也见于一些普通的高考生,比如语文好,就上中文系,英语好,就学外语等等。但这种考生的志愿填报,实际上也是相当无意识的,有不少人是要后悔的,而且文科生高考就六门,数学和地理两个系还不能报,理科生高考六门,中文系一般还报不了。这样选专业,空间也很窄。
免费试听真实课程 靠不靠谱由您来判断